中西青铜器神兽纹饰的比较研究

发表时间: 2020-01-07 14:44

中西方青铜器神兽纹饰有何异同?

史学家的认为,公元前年一前年,东西方国家相继从新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这一时期,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青铜时代与奴隶制社会形态相适应,青铜的出现对提高社会生产力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由青铜铸造业形成的几个重要的地区也成为人类古代文明的中心。

世界各地区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各不相同,目前发现最早冶铸青铜器的地区是距今有千年的亚洲西部小亚西亚半岛,土耳其境内安纳托利亚半岛。公元前年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和古埃及相继进入青铜时代。古希腊的青铜时代自公元前年起,延续了多年。古代中国进入青铜时代的时间稍晚于其他古典文明,始于公元前年一前年,这一时期是中国夏商周三代。

中国夏商周三代与古希腊爱琴文明同属于一个时期的奴隶社会,尽管东西方之间由于政治、信仰和生活习性等的差异,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工艺美术品,但在远古时期,东西方国家之间还没有文化交流的背景下,这些工艺美术品造型和功能、纹饰内涵和美学意蕴、雕刻技艺和手法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 纹饰分类

中国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多以动物类纹样出现,归纳起来有两种形式:

一类是写实的、真实存在的动物纹饰,比如主要有虎纹、牛纹、羊纹、鸟纹、鸭纹、蛇纹、蛙纹、香纹、鹿纹等,纹饰采用浅刻或浮雕,形态生动鲜明,大多以写实为主,铸造精良;

另一类是概括的、从几种真实动物身上提炼元素的兽面纹,通常是神话传说中幻想型的动物,比如有饕餮、鸟首兽、龙、變龙、凤等,是人们把几种动物的典型特征加以组合后变异转化创造出来的,因此,这些造型的纹饰看起来具有怪异、挣貯的特点,带有神秘色彩。

兽面纹的雕刻形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圆雕,用在装饰在兵器、工具和其他器物的柄首和顶部,

另一种是浮雕,用在独立的个体青铜器上。

兽面纹主要装饰对象是青铜鼎等实用器具和礼器上的使用,其广泛使用是与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宗法制度和宗教信仰是分不幵的,青铜器作为这个时代的产物是统治者祭神的礼器和奢侈的生活用品,因此将这类兽面纹刻画在青铜器上以彰显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对神灵的虔诚。在商周时期饕餮纹、變龙纹、凤纹等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这一时代的主流,被视为青铜器神兽纹饰的代表。

饕餮纹这类纹样实际上是先民们主观臆想的神兽,是一种有首无身、贪婪残忍的动物。特点有二:一种是以个体独立存在。鼻梁为中线,两端对称,正面形象明显,上端有角,角下有目,目上有眉,眉侧有耳,面部清晰,兽身简化,或有或无,可见两只兽爪。另一种是两个侧面左右镜像组成。比如變龙、凤纹等,身子向两旁张开较长。有些饕餮纹的头部与鸟纹相连,出现两个鸟首。甲骨文对兽的描写为侧面,但牛、羊二字为正面描写。这大概与牛首、羊首作为祭祀物正面的供奉更符合祭祀礼仪的要求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将牛、羊头作为装饰纹样的雏形,与龙、鸟等纹样进行综合后再加以抽象化和形式化也比较符合当时的情理。

古希腊青铜雕塑题材十分丰富,这离不开古希腊的思辩和求真观念。其影响覆盖了整个欧洲,成为一种文化扩张,开起了西方雕塑艺术的新篇章。古希腊青铜雕塑创造了人体美的标准,也可以说崇尚裸体的社会风俗也给写实雕塑语言以淋璃尽致的发挥。

继爱琴雕塑之后,从公元前世纪起,古希腊人就用男性裸体像和女性着衣像等作品,幵始了他们在雕塑领域伟大的创造。这一时期,古希腊雕塑家走出埃及雕塑的程式,幵始了属于希腊自身形态的追求,古风时期雕塑作品幵始走向古典主义。

创作于公元前世纪的《站立的男青年》距《阿纳维索斯的库罗斯》不过三十年,但两者的差别相当明显,后者从结果、肌肉、神情、动作上,都比前者更接近现实生活里的人。跟数千年永恒不变的古埃及雕塑相比,希腊人显然一直不断寻求改善。与这类男青年裸体像一起出现的女性青年着衣像,在塑造上也体现着相同的力求像真人靠拢的倾向。古希腊人理性求真的哲学态度和追求人本主义精神,决定了他们的雕塑不论是用在宗教活动还是其他社会生活,均呈现出不同古埃及和其他古文明雕塑的真实性面貌。

二、纹饰题材

夏商周三代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奴隶主利用巫术礼仪来巩固其统治者的地位,氏族巫师成为奴隶主统治阶级的政治辅宰。巫师在古中国孚有很局地位,他们能和神灵沟通,传达神的旨意,也能为人们祈福。青铜礼器作为巫术文化与礼仪艺术的物质载体,奴隶主们利用他们对奴隶们进行思想政治统治,因此中国的礼器大多是宗教巫术中的神兽为主要题材。

青铜礼器中数量最多、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鼎,在弘扬礼仪上的发挥着重要作用。礼历来是中国古代治国之本,三代相承,推陈出新形成了古中国特有的礼制传统。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人的言谈举止、国家的行为制度都离不开礼。随后,鼎逐步演变成奴隶主政治权利的象征。在奴隶主的墓葬中,青铜鼎的数量和质量与其地位成正比。鼎篇之数,属于后人推演甚明,至于详言祭鼎之诸等级,见于《春秋谷梁传》桓公二年范宁注:“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元士三也”。因此,青铜祭器在大小、数量和纹饰题材方面就要反映奴隶主死后仍要巩固自己地位的目的。《礼记祭统第二十五》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商人对神灵的崇拜表现在青铜器上所饰的幻想纹饰题材,先民们要通过祭祀与神灵沟通,净化灵魂,通过祭祀活动,借助神灵的威力来显示统治者的威严。青铜器作为祭器,其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到了西周,对祖先的崇拜成了周代人宗教活动的主要内容,不但祭祀礼器数量可观,而且祭祀纹饰题材还显示出周人祭祖的风气。周人认为祖先具有神力,能让自己得到继承权,祭祖既可以追溯祖先的功德,又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古希腊神话里的神有两种,

一种是人们创造想象出来的神,主宰世间万物,可以操控人类所无法控制的自然力量;

另一种是英雄传说中的人物,是早起部落首领和英雄,人们赞赏他们的勇敢和智慧而流传明芳。

因此,古希腊的历史和神话故事常常交织在一起,有些神话故事其实是希腊历史的象征性表述方式。比如英雄传说中,海格立斯立下十二件大功,杀死九头水蛇的故事,根据意大利历史学家维柯的考证,这可能暗示人类用自己的智慧征服了大自然,从而迈入农业文明。还有纷争之果的故事,隐射的是关于争夺土地权益平等的战争。

以及《荷马史诗》描写的是远征特洛伊的“英雄”们的传说,则有可能是古希腊人为拓展生存空间海外扩张的历史。因为这一历史事件据考证大致在公元前年,与古希腊发展史极其相近。古希腊人沉醉在神话故事里,希望看到故事中英雄的形象及其故事场景。因此,古希腊的青铜器大多是神话故事中神的塑为主要题材,按照勇士们的体型来塑造神的形象,只是在人形基础上加上一些带有巫术意味的装饰,比如矗立在帕特农神庙主室内的雅典娜女神雕塑。这是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的女神雕塑,身着垂到脚板的战袍,头戴以狮身人面有翼的怪兽斯芬克斯和狮身马头有翼怪兽格里芬做装饰的头盗,佩戴以蛇发女美杜莎头顿的胸饰。女神右手托着柱子,左手执盾牌,盾牌两面刻有希腊神话。整个造型颇具华丽,躯体之间的比例丝毫没有被战袍和衣裙掩盖,既现实又超现实。奴隶制民主政治为古代希腊青铜雕塑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雕塑家们的地位得以提高,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古希腊人在崇拜神的同时,更关注人本身,提倡人的个性,承认人的智慧和力量。

三、装饰形式

夏商周三代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青铜礼器主要用在祭祀活动上,具有很明显的宗教性,大大超过了审美功能。为了进一步加强青铜祭器庄严肃穆的气氛,青铜礼器装饰形式是带有奴隶制专制意味的动物纹样和几何纹样,并采用庄严肃穆的中轴式对称的表现形式。动物装饰纹饰分为主观创造的动物(如饕餮、變龙、凤等)和客观存在的动物(如牛、羊、蛇、鸟、鱼等。抽象符号的几何纹样(如云雷纹、圈带纹、乳钉纹等)常作为辅纹使用,在丰富主体纹饰在装饰形式上起到了作用,进一步突出装饰结构,产生空间美感。


古希腊雕塑家的作品多以写实为主,力求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强调意识是物质的正确反映,这是古希腊人崇尚理性哲学的结果。作用在青铜雕塑艺术方面,就是重视人体的结构和比例。因此,古希腊的雕塑家极力主张写生式的创作,我们所看到的神话英雄人物雕塑的造型,很多是直接取自于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优胜的运动员的体型。



四、艺术风格

在真善美三者是结合体系中,古中国比较注重其中的“善”,将“美”置于“善”下,或者说“美”被隐藏在“善”里。透过夏商周青铜食器、酒器的数量和大小不难发现这一点。中华民族对饮食的重视在程度已经超出了物质的层面,把饮食与政治、宗教、伦理联系起来,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饮食文化。

《礼记乡饮酒义》记载“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这种用餐等级就是根政治、伦理上的等级划分的,通过饮食的规格可以了解人们身份地位的高低,把饮食同哲学、管理、艺术、修养联系起来,这种现象恐怕只有在古中国才说得通。如此说来,饮食在那个时代占有重要一席,食器不只是盛食工具那么简单,也不是单纯的用于审美,它们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在政治、伦理、宗教、哲学等方面。

因此,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纹饰艺术是以威严有序的风格展示出来的,和古希腊青铜纹饰艺术所表现出来的自由浪漫风格完全相反。中国夏商周青铜器以其特殊的含义,从纹样到风格,无处不在体现这统治阶级的意志,空灵而又模糊,是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双重震慑。我们不能只从功能简单地评判中国青铜器的装饰艺术,也不能单纯地从外观去欣赏,而是要看到它所隐含的更多“善”的精神意义。

古希腊的青铜雕塑则更多地关注造型的“美”,将“美”置于“善”上,“美”在古希腊青铜雕塑上毫无保留的释放出来。这是两个民族在阶级意志上的观念不同而对美产生的不同理解。

古希腊的青铜艺术在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综合价值的同时,更注重“美”的独立价值,对美的追求是古希腊人的重要的价值取向之一。研究古希腊艺术的史学家、美学家温克尔曼认为,希腊人从不隐藏任何可以提高美的东西,美是一种功勒。希腊人重理性,即使是对“美”这么抽象的概念,也要从理性的立场上来总结出美的本质、规律和形式法则。他们的青铜雕塑很注重人体结构和比例关系,例如创作于公元前世纪《波塞冬》这具雕像,整个造型舒展而有力,身躯挺拔跨着大步左手前伸,右手似乎举起三叉,身体每一块肌肉都有起伏变化,充满能量,周围的空气仿佛都被凝聚起来。

古希腊青铜雕塑充满着浓厚的“人本主义”气息的装饰风格。在奴隶制民主制度下,人们不去关注凌驾于自身之上的神如何恐怖,而是以轻松的心态去关注人本身,这与中国奴隶制专制政治下的心态完全不同。即便是表现战争残酷的场面,装饰风格仍富人性味道,这是奴隶制民主政治中“人本主义”思想以及美学思想指导下的产物。

总结:

分析比较了中西方青铜器神兽纹饰的特点。中华民族的忧患性格使得中国艺术具有一种沧桑的厚重感,体现的是权威,表达的是意蕴。中国夏商周青铜器功利性明显,重“善”轻“美”,而且善的意蕴表现出来的是庄重、神秘,具有强大震摄力的青铜器。但是古希腊的青铜雕塑没有统治阶级明显的功利性,其真善美意蕴重在“美”,在希腊美是与快乐联系在一起的,希腊人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所反映出来的美的意蕴是轻松、理性,这是古希腊青铜雕塑具有一种亲和力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何方:《古中国与古希腊青铜神兽纹饰对话》